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机遇,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近日,人社部等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提出,要加强全民数字技能培训。面对快速发展的数字化趋势和不断迭代的新职业,职业教育不断贴近产业前沿、直接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已成为数字职业技能培训的主力。传习邦(微信ID:chuanxibang)认为,职业教育是为行业、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教育方式,因此必须紧跟行业发展。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升数字技能成为必修课
当下,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向各个行业领域渗透,产生很多新业态,催生很多新职业,也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对于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加强全民数字技能培训。
广义上说,数字技能是指数字设备和软件操作、信息与数据素养、数字安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相关技能。而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指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而在2021年11月,人社部就已批复在重庆设立我国首家数字经济人才市场——“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2022年1月21日,“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正式挂牌。
这也标志着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将迈入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推进,数字化创新能力和智能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数字化赋能下,传统就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对提升,掌握数字技能以适应转型,成为很多从业人员的必修课。
不仅如此,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这将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而在2020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电信联盟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就已联合发布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联通,学生赋能》,关注教育的数字化连通。同年,欧盟也发布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明确了欧盟层面未来需要推进 “促进高性能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提高数字技能和能力以实现数字化转型”两大战略事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张皓表示,如今,很多企业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了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办公自动化和生产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此外,很多行业的工作场所本身也已被数字化,这使得社会对于劳动力掌握数字技能的内涵和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相应的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十分必要。
企业数字化转型亟需专业人才,职业教育或可化解数字化人才矛盾
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市场上出现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新职业,各行各业急需专业数字化人才,然而原有IT人才培养体系越来越难满足,导致市场出现了巨大的人才缺口,这已然成为数字化转型的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也成为了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培训主力。
信通院日前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由此带来数字经济就业规模的快速扩大。从总体结构上看,数字产业化就业岗位占比明显高于同期数字产业化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高端就业吸纳能力强,数字产业化领域招聘岗位占总招聘数量的32.6%,占总招聘人数比重为24.2%。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数字经济贡献了两三成的就业岗位。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则显示,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多数企业选择“内部调动+外部引才”方式,组建“复合型”数字化转型工作团队,并同步推进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同时,随着企业转型的推进,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显著在变化。不仅是技术部门,企业的人力、财务等传统职能部门的招聘目标也更多瞄准拥有数字化技术相关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但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一个残酷的事实:绝大多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都是失败的。此前埃森哲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2020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化转型效果显著的企业只有11%。数字化转型一大挑战是:数字化人才短缺且断层,供需严重不匹配。
数字经济从PC到移动再到后移动时代,不同阶段对IT人才的需求迥异,不只是编程技术的变化,而是整体IT人才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变化,比如早期只要会编程做产品即可,移动时代对交互、云+端、前端等人才要求更盛,后移动时代则对运营、交互、增长等人才提出综合要求。然而原来的教育体系面向的是移动互联网经济,与数字经济时代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并不匹配,导致了数字化人才供给明显不足,需求断层越来越明显。
为了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和社会专业机构三方的优势,开展职业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实习实训、专项研修等系列培训,搭建人才培养、人才输送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加速数字化人才培养,赋能行业人才生态,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落地。
如很早就开始深耕职业教育的慧科集团,把来自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整合输送给高校,开展产业学院、专业共建,实验室共建、训练营、在线课程等模式的合作,通过产教融合体系化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至今已与全国200多所院校开展数字化专业共建深度合作。除此之外,还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数据思维和数字化应用能力,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有3万多名大学生在慧科的灵鹿实验平台上开展实践实训,另外有350万大学生在慧科的数字化平台上学习数字化内容;同时,帮助高校提升数字化教与学的水平,和高校一起共建了2800多门数字内容,制作近4万个数字短片和微知识点。
其次要研究确定数字化人才标准,完善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法。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人才培养方向不明,标准不一,导致人才缺口不断加大,难以跟上企业发展速度。虽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了大量OJT、轮岗、行动学习等形式,但总体上培养内容与实际存在相当大差距;不能学以致用;另外,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化、过场化,也导致培训与实际情况难以匹配,学习转化率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最后是要搭建高校与行业专家与企业之间的开放平台,推动校企全面加深合作,集合各方面力量,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拉近,以尽量缩短人才的培养时间,以便能够快速改善数字化人才的短缺问题。如作为培养专业数字化人才的职业教育集团传智教育在帮助数字化人才在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融入产品、行业等思维,让学生“学完就能上手,学完就能就业”,并且与2000多家业内企业共同联合资源共享,通过时刻洞察行业需求,保证课程研发的方向性和技术准确性,保持课程与企业技术无缝接轨。
相比于发展时间较久、评价体系也较成熟的传统职业,涉及到数字技能的新职业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各行各业转型发展对其需求很大,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加强对数字技术技能类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能让高精尖数字化人才将赋能于各个领域发展,产生更多价值和能量。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传习邦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传习邦所有。
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传习邦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光正教育或将亏损超20亿,抖音进入“学习圈”,北京将出台政策支持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

“中国智造”到来,职教高考选拨高层次技术人才,实现职教普教双车道

校外培训广告将全面排查清理,新东方俞敏洪将成立农业平台,钉钉全资入股AI教育公司先声智能

国家出手进行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部分职业教育企业获融资,学大教育、字节跳动布局职业教育赛道

“家庭教育促进法”表决通过,职业教育赛道逐渐发展,部分教培机构完成融资

12个省区市建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教育B端市场成教培机构转型新道路

公办普通高中不再招收复读生,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民办教育或将获益

教育部禁止“拍照搜题”,权衡利弊之下的抉择

教培机构大转型致各地家长退费难,两办强化培训收费监管
